|
![]() |
|
第一章:輕便車頭(民生路、北興街口) 採錄自前大園鄉內海國小許金用校長所著「台灣舊俗重溫」第一集頁12 一、車站位置;在現在的民生路與北興街交叉口(往大園鄉竹圍線、蘆竹鄉南崁線候 車處)。 二、昔日光景: 「輕便車」又稱「台車」,台車為台灣開發過程中特有之交通工具。在整個交通系統與交通歷史上,有其特殊的地位。台車軌道之軌距,寬一呎七吋半,軌重十二磅,大多在大路邊或特殊之軌道上,其規模與礦山所有再運砂石之狹窄軌道相似。 因其是利用人力推押行使之故,也有稱其為手押車者。上坡時用力推押時速五至六公里,下坡時利用軌道滑力前進,時速可達十五公里,平地時速僅達十公里。 車上有制動機,在急坡處,可做來煞車,其危險性仍大。台車分貨車、客車兩種。客車限載四人、押客車者一至二人。就因為它有限載重量之限制,所以被日益發達之汽車所取代而沒落消失了! 桃仔園的開發隨著交通網路的開發,及運輸工具的變革而漸次繁榮。早期由於大漢溪船隻可直達大溪,使得大溪風光一陣子,這從日據時代大正4年(西元1905年)官方人口統計:大溪有35000人,而桃園卻只有9500人。其後,因為桃園大圳灌溉工程完工,使得大嵙崁溪水位驟降,船隻無法行使,河運生意一落千丈。但大科崁溪的危機卻是桃園的轉機,當年,大溪與桃園之間「輕便車道」完成雙軌化,輕便軌道與鐵路運輸功能益形穩固。根據資料記載,當時輕便軌道各線路狀況如下: 日治時期桃園輕便軌道一覽表 2001.04.10
*資料來源:桃園市公所發行 「桃仔園的代誌」 第七期頁23
|
|